舒云欣影

共享影视资料,品味荧幕人生

影视投资为何难盈利?看一下你就明白了

影视行业目前还是主要依靠票房或播放平台采购、分账来获取利润。由于制作周期相当的漫长,常常需要大量外部资金进入周转。所以任何一家影视公司都会涉及到影视投融资的业务范畴。

日前证券日报报道显示,2019年以来有1884家影视公司关停。这些公司被迫倒闭的原因无外乎两种:投资失败或无法顺利融资。





其中,无法顺利融资是这些公司倒闭的最主要问题。2018年影视税务调整风波后,之前热衷于影视行业的金融投资者真正认清了政策性因素对这个行业的影响力度。于是,资本的观望让整个行业陷入寒冬。

投资失败也是行业内的另一常见现象,即使是头部影视公司也在所难免。

如华谊兄弟今年最大寄予希望的影片《八佰》意外撤档,《小小的愿望》改档后表现普通,都对今年的盈利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光线传媒则凭借今年意外破圈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所带来的45.9亿分账票房和股票的涨幅实现更高的盈利。

由此可见,影视作品的成本巨大,市场表现力充满很多不确定性,因此会给影视投资带来更多风险。一些资金储备有限的中小公司可能因为一两部作品的投资失败而陷入倒闭的厄运。

所以长期以来,这个行业出现的乱象,如盲目跟风、片酬过高、抄袭融梗等屡见不鲜,根源都在于影视行业整体对投融资产生极度的焦虑。但事实上,影视投融资之所以能长年不断的吸引资本进入,说明它本身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一方面,影视投资可能出现的利润回报率远超过其他金融产品

如2007年上映,电影史上回报率最高的影片《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一部总投入2万美元的电影,全球斩获3.5亿美元,回报率高达17500倍!这种高额的回报持续吸引一些想创收的人走进影视投融圈



其次,影视融资的管制相较于金融产品,门槛要低很多。

影视项目融资本身属于股权融资,可划分为风险投资范畴。但它和其他的风险投资不同的是,它很少会对投资者进行背景调查,只要能拿得出钱,都可以参与投资;投资额度也相对宽泛,几万到几亿的资金都可以接受……诸如此类的区别让一些在金融投资那不算合格的投资人有机会放手一搏。


因此,影视投资本身并不困难和复杂,大多数人没有把握好影视投资的规律和投资心态,从而让自己陷入思维误区,认为这块业务“水太深”,最终导致投资行为偏差。要想长期把影视投融资作为一项公司主营业务的话,所有投资人在行动前都要想明白以下几件事儿:

任何投资,盈利都是核心目标

有很多影视投资人在整个投资过程的期望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在做取舍的时候,自己也很纠结。

一开始想要投资同时具备高知名度和高收益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投资数额较大,自有资金不能支撑投资多部,这个时候又觉得应该多投资几部作品,又临时变化成投资一些中小型作品,但后来又觉得名气和收益不高……思来想去,也不知道该怎样取舍。



不同的人做影视投资的初心不同,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当投资作为一家公司的主营业务的时候,投资人必须要把投资收益看做最重要的指标。尤其是自有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全部策略围绕着收益率而制定,才能确保公司有机会不断的发展壮大,从而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

应用多余的钱博取高利润,切记盲目投资

近几年业内把影视投资作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01影视基金管理公司

这些公司通常是具有金融背景的专业基金管理公司,资金来源多是各类型私募基金、政府性质的产业基金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母基金。例如我国第一支影视基金,IDG资本设立的规模5000万的IDG新媒体基金,设计包含《山楂树之恋》在内的多部电影的制作;2009年国内首只以影视文化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壹影视文化股权投资基金”,整体规模5亿元,采用有限合伙制方式,参投《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电影项目。这些公司用于投资的资金是独立且数额固定的。



02多业务模式的综合性影视公司

类似光线、万达、博纳等大型综合影视公司,涉足影视各个环节的业务范围,收入来源颇多,自有资金有一定规模,需要进行大量影视投资来提升公司业绩,使固定收益再度增值。

03集团性质影视子公司

这部分的公司所归属的集团可能是做影视相关产业的,也可能完全不相关,如保险、地产、互联网等,主要用集团的收益进行影视方向的投资,继而帮企业创造收益。如阿里影业、苏宁影业等



整体观察下来我们不难发现,把影视投资作为主要业务的公司,这些投资资金往往不单纯来源于投资收益。毕竟所有的投资都是有风险的,除非公司有大量的其他收入资金来源,否则都不敢保证单凭影视投资可以获取足够的利润来维系公司的发展。

另外,影视投资的规律和个人投资类似,也应对公司整体的资金进行划分,留出正常经营的成本,对额外收益进行仔细投资类型组合后才确定当年的投资额度。切忌盲目投资。这样操作才会很大程度上避免公司因为投资失败就会面临破产的囧境。



影视投资模式中,固投并不一定优于风投

影视行业的固投是指固定收益投资,即投资方和项目出品公司达成协议,即在一定的时间之后,出品公司会固定返还投资方一定比例的本金和收益,类似于借贷。

目前固投的收益大概在10%~20%之间,有的需要计算年化收益,有的是计算整体收益。很多初入影视投资领域的投资公司或者投资人喜欢选择固投的方式,认为这种方式比较安全,但其实固投形式也有自己的弊端。

首先,影视固投通常相当于无抵押借贷,被投公司是否持续有偿还债务的能力无法保证。影视项目通常都以项目制结算,一部影片会涉及几家出品方。如果项目接受固定投资,未来最终产生的收益没有达到预期,投资人去找项目负责人追收益款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推诿或无力赔偿的情况。

其次,固定收益会限制影视投资的高收益率。前面提到影视公司之所以有极大的魅力就在于它可能会创造相比于其他金融产品更高的收益率,但固投限制了这种收益的可能,也就让影视投资失去了它自身的优势。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什么都不做才会保证零失败率。既然选择影视投资,想冲击高回报高收益,一味的害怕损失并不可取。所以在选择投资方式上,建议投资人应把更多的功夫下在风险投资,同时搭配适当比例的固定投资,最终达到自己满意的回报。

分散投资,未必增加影视投资的收益

专业的投资公司往往会采用一种分散投资的策略,即把有限的资金分散到同意品类不同的产品上,来分散单部影视作品带来的收益风险,俗称“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但这种策略在影视投资中却未必奏效。



以今年的电影票房为例,全年上映影片超400部,截至12月6日,总票房超600亿。票房排名前20的影片,如《疯狂外星人》、《飞驰人生》、《我和我的祖国》等,整体创造了384.49亿的票房,头部效应显著。如果企业分散投资的作品并未在这20部影片之中,则最终全部的收益可能不如投资其中一部来的多。



另外,头部影视作品在融资过程中带来的高溢价、票房保底等方式也比其他的中小成本影视作品单一依靠最终票房回收要安全的多。这类的作品往往投资份额比较难拿到,如果有机会获得一定的份额,但是考虑自身分散投资的策略,无法全部收入囊中,则可能会错失一些赚钱的机会。

只有极少数的人会真正判断什么才是赚钱的项目

很多人觉得,在影片最终上映之前,怎么会知道它能否进入年终前20?还是分散投资更靠谱。这就涉及到投资眼光的问题。多年来,很多在影视行业受伤的投资人都会说:影视行业骗子太多。但其实这恰恰暴露了,不懂影视的运作规律,无法识别项目优劣,才是他们投资失败的主要原因。

被奉为传奇的股神巴菲特就曾说过自己的投资秘诀就是“不做自己不懂的投资”。 于是有的人在投资影视之前也想办法去了解影视投资的技巧。但影视项目的特征是它更考验投资人对整个行业的了解和把控度,没有多年在行业内的沉淀是无法准确的分清项目的优劣的。

在这个时候,如果能有一个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资源的人带领初进入行业的投资人一起投资,就会大大的改善这个投资人的最终业绩。


评论